发布日期:2024-08-11 01:23:01 点击次数:
江南体育一个世纪前,宁波人做出了中国第一套中山装、中国第一套西装,“红帮裁缝”的金字招牌享誉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创建了雅戈尔、杉杉等一大批中国服装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
时至今日,服装行业产业过剩、成本高企的难题正在困扰着这座城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如何为产业升级“量体裁衣”,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力助推宁波服装产业换装前行?
19世纪中后期,宁波作为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时人称之为“红毛”)裁制过西服江南体育,“红帮裁缝”因此得名。
在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时装学院,记者遇到了“红帮裁缝”的第七代传人——卓开霞。10多年前,她拜师第六代传人江继明。当时江继明还是该校的一名教师,现在已经退休。“老师一辈子就收了三个徒弟,大师兄陈尚斌和我在同一所学校任教,这几天在英国谈合作教学。二师兄戚柏军自己创业,开了家西装店江南体育。”卓开霞说。
“红帮裁缝”作为宁波服装的金字招牌,收徒的门槛非比寻常。“红帮裁缝”制作一套西服需要130多套工序,从决定样式到选择面料、设计、量体、剪裁、试穿、缝制、细部修整,绝大多数需要手工进行。其中,不少工序从不会到熟练,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下不来。
卓开霞现场在一张白纸上“打样”。只见她拿过设计图上下打量,不出10秒就在白纸上画起来。一把直尺、一支铅笔,“唰唰”的画线分钟不到,“打样”告成,记者将其与设计图对比,除了比例放大了,肉眼竟难辨出两者的差别。
“要掌握像这样的技法,学生要学多久?”记者问道。“高职一般教两到三年,我们只能传授‘心法’,却难教会所有的技能。”卓开霞直言不讳。
诚然,“红帮裁缝”并非一门不外传的独家秘籍。江继明在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任教期间,带过无数学生,还自掏腰包成立了“继明红帮服装研究所”。其自创的“1/2教学服装模型”“快速放缩服装放样板”“服装折纸打样法”都是校内公开的教学内容。
“关键是一个‘悟’字。‘红帮裁缝’不只是手艺,更是匠心的坚守。毕业生中只有个别人能自立门户,更多学生是从‘红帮裁缝’中了解服装的精髓。”卓开霞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对自己的手艺,卓开霞更是这般态度。“红帮裁缝”裁制男装,她主攻的却是时下流行的女装。没有经验可循,硬是自己闯出一条路。比如,过去很多学校教学以日本的“文化式原型”为底,学生只能在它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卓开霞开创了“卓式原型法”,教会学生原型的原理,让学生在画样板时可以直接融入原型的元素,一气呵成。
成事者,精神也。该校成立了红帮文化研究所,提炼出“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帮精神,入学者必学之。所长冯盈之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申报了一套新形态教材,图文并茂,还能扫码观看“红帮裁缝”传人的视频。“我们还与思政课教师一起合作,探索服装专业课程的‘红帮思政’”。
“看看这款布料,是用全天然的草本精华印染的。”在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织学院,院长王瑄拿出了宝贝。
记者端过面料,轻抚了几下,果然少了化工染料的滑腻,倒有几分天然的舒爽。凑近一闻,隐约有股草木清香。
王瑄介绍,这块“草木染”面料是学校利用自主研发的萃取技术从草木中提取染料,通过先染后媒、套染法、植物转印染等制作而成。更为点睛的是,面料上的图案竟由树枝、树叶拓印而成,可谓形色俱佳。
草本精华的成本高出化工染料一倍,目前该面料主要制成文创产品,尚未在服装业广泛应用,但王瑄对新材料的前景十分看好。“现在人们都提倡环保,特别是内衣、床上用品这些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面料,草木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有个好消息,宁波当地一家中型服装企业正与学校展开合作江南体育,应用草木染技术生产个性化的童装。王瑄憧憬着,等到天然染料的行业标准出台,服装产业或许能打开一个新空间。
黑科技不止这一项。一件智能小背心比普通背心短约1/4,它采用贴身的舒适面料,下围有两个柔性材料传感器和一个处理器。蓝牙连接手机后,可以像观看心电图一样实时监测心脏。“我们可以实现24小时的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准确率可以达到医院正规检查的99%以上,非常适合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宁波爱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刘肖说。
宁波爱得是该校教授张辉创立的智能穿戴企业,这件小背心集10年研究成果,攻克了柔性传感技术、硬件技术算法和远程医疗等难题,尤其是植入心电电极的高性能混合布料能实现对人体生理信号的监测,洗衣机洗过也不影响使用。
据悉,这款衣服每件售价1980元,已售出1500余件。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研发脑电、孕妇、游戏等智能可穿戴服饰产品,建设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服务。
“智能穿戴是服装业的一个新分支,学校将利用科研和技术优势,孵化更多这样的企业,鼓励师生创业创新。”该校党委书记宋富军说。
在一块半平方米左右的“花绷”上,一朵粉色的桃花刺绣清晰可见。然而,学生邹林莉仍不知疲倦地在花瓣边缘一针一线地盘绣着。她将两股金线紧紧合并,用一根发丝般细的同色绣线小心翼翼地将其分段固定,盘绕在花瓣周围。时间一长,随着弧度增加、转角出现,两股金线就会很不听话地各自跳脱,难以平整。几次反复后,拿绣花针的手也开始冒汗,更会导致绣线分叉、打结。邹林莉停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即便是一刻的放松,手仍要紧紧把住“花绷”。
这一技法,称作金银彩绣,是宁波刺绣的一项非遗级别的顶尖技能,有记载的历史超过500年。
“金银彩绣以苏绣为功底,加入了‘钉’‘包’等技法。因大量地使用金银线,作品华丽、厚重,古时用于宗教和戏曲,现在开始流行用于婚庆服饰。”服装专业教师唐琼说。
由于学校还没开设相关专业,唐琼把邹林莉等5名学生送到了金银彩绣非遗传人的工作室,让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一朵名片大小的桃花,得用10天才能完成。不过,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古老技法对提高服装的文化内涵大有裨益,邹林莉就打算在毕业设计中加入金银彩绣的元素。
“这或许是将来的一个方向,融入历史和地域的文化,服装的附加值就上去了。”唐琼对记者说,她已经向学校申请成立金银彩绣工作室,希望更多的学生加入这支队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同样的“剧本”也在其他学校上演。北仑职高成立了虎头鞋社团,学生制作的“九针孔”“满底鞋”等系列工艺产品,包装后在市场上销售。奉化区江口中心小学以百年老字号“荣昌祥”为第二课堂基地,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红帮文化,动手设计布贴画、袖珍旗袍等作品。
服装与非遗的携手,有情有力。(本报宁波4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蒋亦丰 史望颖)